曼德拉作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他正式上任之前,曾为推翻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而服刑长达27年。1991年,香港歌手黄家驹受曼德拉事迹的启发,创作了传世名曲《光辉岁月》。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曼德拉被塑造为亚非拉地区反殖民主义、反种族歧视的代表性人物,广受赞誉。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却频繁出现对曼德拉的负面评价,尤其是针对他执政后的南非经济持续衰退这一问题。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南非糟糕的社会治安和低效的基础设施建设遭到外界广泛批评。2017年4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将南非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将展望调整为“负面”,这是自2000年以来南非首次失去标普的投资级评级。2020年9月8日,南非发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南非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第一季度相比暴跌了51%。虽然新冠疫情确实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它显然并非南非经济衰退的唯一原因。
展开剩余83%实际上,南非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深陷经济困境。《金融时报》2020年9月10日的报道指出,过去十年里,南非人均GDP不断下降。疫情之前,南非已经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不可否认,无论是白人政府、曼德拉政府,还是现今的南非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南非的现状负有责任。然而,一些评论者却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曼德拉。倘若认为南非的衰退完全是由于黑人执政带来的,那么另一类类似境遇的国家——阿根廷,也值得我们关注。
历史上,阿根廷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1908年,阿根廷的经济总量名列世界第七,人均收入一度与德国相当。然而,如今提到阿根廷,人们首先想到的依旧是足球和探戈,鲜少有人再提及其经济和军事力量。如今,阿根廷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几乎微乎其微。事实上,如果查看世界地图,不难发现世界的经济和政治重心早已转移至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以及欧洲各国均位于这一核心区域,而南美洲和南部非洲则是国际格局的边缘地带。像南非、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天生就处于地理上相对孤立的位置,注定难以在国际舞台上长期维持强大的影响力。
南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孤立性,虽然它曾是英联邦成员国,并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这两场全球性冲突对南非本土的影响都极为有限。这种情况既是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幸运的是,南非的地理位置使它得以利用大洋作为天然屏障,避免了战争的直接冲击;不幸的是,远离全球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南非,也因此错失了多个历史机遇。在产业革命的早期,欧洲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中心,随后这一波浪潮逐步传到北美和日本,但南非却因其地理偏僻而无法参与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催生的计算机和原子能技术,开启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然而,南非依旧未能及时迎头赶上。
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使得美国在全球产业革命中占据了领先地位,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国也纷纷跟进。然而,南非这个地理位置偏远的国家再次错过了这一历史机遇。如今,有些人仍在谈论白人执政时期的南非是“发达国家”,但这种发达其实是建立在“黑人不算人”的残酷前提下。1983年,南非黑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白人收入的37%。
南非所谓的“发达”经济,其实是在将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黑人、亚裔等群体排除在外后,只计算少数白人群体的基础上得出的。这就好比在计算一个城市的GDP时,故意把外来农民工的贡献排除掉一样。殖民时期,南非的产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宗主国的需求,而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结果就是,南非的经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的开采,尤其是黄金和钻石等矿物,导致产业结构极为单一。
即便在1961年,南非政权已被白人完全掌控,而绝大多数黑人依然处于被统治地位。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通过压榨廉价的黑人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一种极端方式。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推进,这种基于低端劳动力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精英阶层的推动,但更依赖的是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而长期的种族隔离政策,使得绝大多数黑人缺乏必要的教育,无法满足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南非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非经济就已显现衰退迹象。1982年南非GDP下降了0.38%,1983年下降了1.85%,1985年下降了1.21%,1990年下降了0.32%,1991年下降了1.02%,1992年下降了2.14%。长期的种族隔离和教育不平等,使得南非的大多数黑人始终处于低技能、低收入的状态。无论是白人政府,还是曼德拉政府,短期内都难以解决产业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曼德拉一生的奋斗目标并非为了黑人特权,而是为了实现种族间的平等与团结。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许多黑人同胞并未遵循他当初的忠告,反而以“以牙还牙”的心态,推翻了白人种族主义,却陷入了新的黑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中。
如今,南非的黑人继承了当年白人剥削他们的手段,造成了如今的社会格局:超过三分之一的南非白人因政府政策的干预而失业。南非成为世界上少数出现“白人贫民窟”的国家之一。经济结构上,少数寡头掌控着大部分资源,只不过白人寡头已经被黑人寡头所取代。2003年出台的《黑人经济复兴法》实际上是一部典型的种族主义法律,它规定就业岗位应优先提供给黑人,而不考虑应聘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这导致大量高学历、技术过硬的白人失业或无法晋升,促使许多白人精英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过去30年,约有50万白人离开南非,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定居。1994年,南非白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1%,但如今这一比例已下降至9%。
在南非,受种族歧视的并非只有白人。30年前,南非华人曾不断争取与其他族裔平等的待遇。随着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华人获得了与白人、黑人等族裔平等的权利。然而,黑人种族主义的崛起,使得华人重新沦为二等公民。事实上,南非至今并未彻底消除种族主义,只不过从白人歧视黑人,变成了黑人歧视白人。种族主义不分族裔,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都无法为社会带来真正的和谐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各族群的平等与和谐,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力。然而,南非如今呈现出的黑人至上现象,显然与曼德拉一生提倡的种族平等精神相悖。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优配-股票配资入门-正规股票杠杆app-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